最近和孩子沟通的比较多,忽然发现,其实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成长中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自我思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理解。通过沟通,当我们还觉得她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她已经有自己的思考了,和成年人相比虽然不够 “成熟”,但是却透露着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深度。
现在也体会到了为什么别人总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三观以及行为的塑造。在孩子理解力爆发式增长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力产生自己的解读,如果其过程不加以正确的沟通解读,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误解。
例如:孩子通过自己的生活、学习需求提出了想要调整修改的内容,可是这个内容在父母眼里可能不是很合理,或者说,在父母眼里这个需求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父母却在做着类似的内容。可是孩子的思考哪有那么全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觉得是父母不想让她这么做,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考去解读父母的这个决定,结果当然是不理想的。
让孩子愿意而且自发的和你沟通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是有难度的,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很简单:父母总是觉得孩子不懂、不明白。孩子说点什么的时候父母第一反应就是:“你一小屁孩,你懂个啥?”、“我活了这么多年,懂得比你多,你别老想挑战权威。”“我们都是为你好,你照做就可以。”
没有沟通解读,只有命令式的执行。
孩子也想知道你让我这么做的原由是啥?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下,尽可能的解读父母的意图,用句俗语来说:“死也要死个明白嘛。”
可能一部分家长会在初期耐心的解释一番,希望孩子可以正确解读,但是经历几次牛头不对马嘴、对牛弹琴的沟通后,放弃了,从而无奈的采用了命令式的执行。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一名七年级的 “小孩” 是可以采用朋友式的沟通方式来实现父母与孩子之间信息的正确解读的。但是,六七岁的小孩,结果还是 “命令式的执行” 最为高效。
为什么?
你觉得一个六七岁孩子能够理解并正确解读你的 “良苦用心” 吗?
我很是纠结呀。